山东省光学天文与日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始建于2009年,依托单位为山东大学。在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经过多年努力,实验室已经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、推进学科交叉、实验室装备建设、国际化、体制机制创新、科普服务地方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,在空间科学领域形成若干国内有重要影响、国际知名的研究团队。
实验室围绕太阳系天体演化和空间环境中的重大科学问题,同时对接国家空间科技重大需求,开展空间科学与相关技术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。主要研究方向为:1)日地空间环境物理与探测;2)卫星导航遥感;3)行星表面遥感和行星空间环境;4)实测天体物理和核天体物理。
目前,固定人员52人,其中教授/研究员20人,副教授/副研究员15人。成员中包括国家特聘教授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、教育部海外教学名师各1名;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青年拔尖人才2名;有9名成员先后获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、4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,5名青年教授入选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计划等。近三年,实验室在读硕士研究生60人,博士研究生52人(外籍3人),在站博士后16人(外籍6人)。
实验室先后参与了“夸父计划”、“嫦娥工程”、“火星探测”、“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专项”、XX融合专项等国家重大空间探测项目的研究或论证工作,使山东大学成为国内少数全面参与相关研究的高校之一。近三年实验室在研科研项目总计为167项(其中200万以上项目7项),立项经费1 亿,实到经费4300余万。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00余篇,授权/申请发明专利12项。研究成果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次,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次,部分成果得到了国内外科技媒体的关注。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,作为重要的科普设施(山东省三、四、五星级科普教育基地, 2014年度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、201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信息化工作优秀基地, 2019年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),平均每年正式免费对外开放约100-120天,受众达到约1万人次/年,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。